还要多读书,多花点时间。如果能有机会回到中原,也不至于丢掉祖宗的面子,怎么着也能装半个读书人,而且还能装上一副读书人,至少在战场上保命的几率还不低,至少是个大功臣。
冯思冀望着眼前有一股求知欲的儿子也开始有些悔恨,自己却是后知后觉。家子一生下来就类与常人,要说自己的儿子是一位有识之士,冯思冀是不敢相信,不敢想的,但自己的儿子早慧他却是可以肯定的。
要不是儿子今天毛遂自荐,自己恐怕还要等一两年,才能把这些事教给他,让他当接班人,这样就是浪费儿子早慧的灵性。想起冯思冀在这里看着冯君岩的眼神不由得有些内疚。
这么多年竟然忽略了对儿子的教育,想来还真是失败啊。即使没机会进入仕途当官,但能读懂知识还是有必要的。虽然祖辈们留下的简牍大部分在战乱中流失,到自己手中已所剩无几,但自己年轻时却收藏了一些书。
不错,现在开始也不晚,明天自己就亲自给他教了。尽管自己学识不高,但教一个五岁的娃娃还是搓揉有余。然而冯君岩不知道冯思冀的想法,否则只能在心里为他默哀三分钟。
怎么了您说先生?这儿是魏晋南北朝,还是西南的蛮夷之地啊,要看一位先生何苦。即使是有文化的人,还有几个会到我们这样危险的地方来呢?到了我冯思冀也请不起啊。想到自己当年求学的情况,冯思冀只能默默无语。
孔夫子他最大的举动就是有教无类,可惜他那帮徒子徒孙辈都是挂羊头卖狗肉的伪君子。泥腿想看书?哈哈哈!做知书达理四字是多么难啊,想一想当年跪读书的门吧。
”“君儿,你要读懂道理,才会上进,父很高兴。家世久远,家世久远,一代不如一代,到了啊父这一代基本绝了读书、举孝的路。可是既然你要读书习字,明天开始啊,父就亲自教你。
虽然说咱家虽然也算是大秦名门之后,读书明理也是家训。尽管这已是几百年前的事,家中的竹简也渐渐失传了,然而啊父年轻时也在人世间念书。虽然最终因为你阿爷早逝,只好提前回家去拿家产,但也找了几本书。遗憾啊父到底读书不多,只能等着有机会再去找些书给你。”
说完冯思冀,也是无可奈何的叹息。
冯君岩其实很不解,只是看书而已,为什么会那么难?尽管自己并没有发现白纸这种东西,但看上去也不算是很珍贵的东西啊,难道只是读书写字也不行吗?身为当代人,不懂得读书识字在这个时代的地位,当他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后,才发觉万般皆下品只有读书高,实在是一句话。
听冯思冀这么说,冯君岩还是很高兴,他要的不是真正的读写能力。金代已使用的隶书,虽然汉字有差读有异,但汉字是象形文字,文字演变一脉相承,认还是基本能认出来。
首先,冯君岩之前所学的东西不但没有因时间的流失而变得模糊不清,反而不知为何而变得更加清晰。许多当初只见过一次的东西也记得清楚。自己只需要了解这个世界的社会环境,伦理道德,为以后的开明可以有个合理的理由。
古代的人,好吧,是后人曾经说过:书中自有黄金屋,书中自有颜如玉,书中自有千锺粟。总而言之,书本上什么都有,什么东西都可以从书上得到,你们不知道那是因为你们读得少,没有知识。
父亲说:“谢谢你,君儿明天再来。”
冯君岩见冯思冀的心情忽然变得郁闷,也不愿意多留,拜谢后便直接离开。冯思冀罢罢手,示意冯君岩离开,等冯君岩离开后,却是自己一人打开了北面的竹帘,望着北边负手叹气。
士不可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,任重而道远啊。
次日一早,冯君岩就来到冯思冀平日处理事务的房间。而且冯思冀似乎已经在那里等了很久,而且房子里面不仅有冯思冀,连张曼也抱着女儿,站在了冯君岩的身边。
冯君岩是自己进门的,冯思冀在处理事情的地方照顾他的燕姐不能随便进去。这时一间房里除了自己的父亲,连妈妈和阿姆也在,急忙向阿息见礼。
「昨天听你啊父说,你要读懂道理?」看到冯君岩走过来,李氏心里很高兴,弯下腰摸了摸冯君岩的头,十分宠溺。
冯君岩听了李氏的话,从她的语气中知道她很想听到自己的肯定回答,于是把胸脯一挺,满脸严肃地说。
"是的阿,君儿要读书明理,以后要当大官当大将军,使我们冯家发扬光大。
”“好,有骨气,不愧是我的乖孙。然而求学却是要早睡晚起坚持不懈的事,阿姆怕你这小身子不舒服,坚持不下去,到那时可就没面子了。”
李氏看着冯君岩非常怀疑地说。
对这一小小的激将法,冯君岩当然听得出来,不过只是没有反驳。却转过头来看了看冯思冀和张曼,在张曼鼓励的眼神中做出了自己的回答。
「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,君儿读书明理只为自己不为别人,大丈夫说做就能做到。
冯家祖祠的庭院,整个冯家庄二百多人都聚集在了一起。
冯思冀站在门楼上看着下面的冯家庄的人,压了压手让下面的人静下来。
“秋收已过,接下来的日子较为空闲,所以从今日起直至明年春耕,全村六岁以上十六岁以下男子每日清晨夜晚皆需到祠堂前习武强身。各家妇人,仍如往年般照顾好各家老少。族中男儿,按安排各带小孩。这次的训练由我亲自来带领,所有人都不许懈怠,要是谁不用心,就给我滚出庄子。”
冯思冀最后一句话却是说的煞气凛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