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试图安抚她,她却躲得更远。
看着她的眼睛,我忽然冒出一身冷汗。
那双眼睛布满血丝,正凶狠地盯着我,像野兽一样随时可以扑上来咬断我的喉咙。
那一刻我冒出一个让人胆寒的念头,这真的是我女儿吗?
3
我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,女儿的状况越来越差,夜里会莫名其妙地尖叫、哭泣,甚至出现了自毁的倾向。
我询问了医生,医生说精神类疾病有很大概率会遗传,再加上失去母亲对她的打击,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干预,情况只会越来越严重。
这样的事实,让我心里五味杂陈。
但想不到的是,医生会告诉我一个更加可怕的情况。
陈医生曾是妻子的主治医生,国内精神疾病方面的权威,他在我面前一遍一遍地核对手上的两份报告,满脸都是不敢相信的表情。
最后,他将两份报告并排着推到我眼前。
陈医生:「这两份,分别是你的女儿和妻子的诊断结果,本来昨天就应该和你沟通,但我觉得有些地方不对劲儿,所以才在反复确认之后,再跟你面谈。」
我的心立刻悬了起来,战战兢兢地翻开女儿的诊断书。
心神不宁的状态下,我根本无法认真阅读任何文字,只草草看过,便直接翻到最后的确诊结果。
那一行字我十分熟悉,和妻子当初的诊断报告,一模一样。
我沉默了一下,很快便坦然接受:「有可能会遗传,对此我早就有心理准备,但您也说过,在孩子年纪还小的时候,积极进行治疗,有很大概率能恢复到正常孩子的状态,不会伴随终生。」
陈医生:「正常情况下的遗传,是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治疗的,但这次,情况有些复杂。」
他同时翻开两份诊断书,看向我:「这种情况十分少见,但也不是没有先例。从诊断情况来看,这两位患者表现出了高度的相似性。我不是说病情的相似性,而是两位患者对于同一事物,表现出了完全相同的认知。」
我有些疑惑:「这能说明什么?」
陈医生思索了一下,将复杂专业的学术概念换成浅显易懂的解释:「有一句很通俗的话,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:一个人永远赚不到超出自己认知范围以外的钱。」
看到我点头,他才继续道:「所以处于患者认知范围以外的事物,患者无法做出精准的判断,甚至根本不明白那是什么。但我在和你女儿的对话中,发现她对环境以及自身的认知,已经远远超过一个七岁孩童的水平。我的判断是,她的第二人格是一个心理年龄在三十岁左右的成年人。」
这个消息不是那么难以接受,科技和信息发达,孩子们从小就可以接触外部世界,尤其通过电子产品,可以学习到很多连成年人都涉及不到的知识。
我解释道:「她很聪明,很小就开始跟着母亲认字,学到一些超越年龄的知识,也不是什么稀奇事。」
听到我的回应,陈医生怔了一下,片刻后才摇头,继续说下去:「认知能力和智商确实存在正相关的关系,但我要说的不是这个,我做出的诊断可能会让你难以接受,希望你能冷静地听我说完。」
我示意陈医生继续,他深吸一口气,才开口:「人脑是很复杂的器官,精神类疾病本质上是大脑生病,现代医学也已经有了科学的方法来进行鉴定,大脑的一切活动都可以通过数据来进行监测分析。这两位患者,虽然大脑发育水平相差极大,但经过检测,两者最终的检测数据近乎相同。」
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,所以拿到结果后,我也产生了怀疑。鉴于精神类疾病的复杂性,我决定用传统的方式来进行鉴定。你看这里,有几个细节,」陈医生手指敲到诊断报告的一列,「这是一份心理测试,两位患者得出的结果是一样的。我看了测试详情,发现不只是结果一样,测试过程中,每一个步骤、每一个问题,两位患者都给出了一模一样的答案,分毫不差。」
「这样的结果是罕见的,所以我组织了一次会诊,经过我们的商讨,我们决定,提前预设患者的第二人格,来对你的女儿进行一次精神检查,主要是以对话的形式来进行。」陈医生停下,拿起遥控器,打开我身后的显示屏,「除我以外,还有七位精神和心理类疾病领域的专家参与了会诊。这次检查,由我来提问,另外七位医生负责进行旁观分析,全程都有视频记录,你先看一下。」
陈医生按下播放键,女儿出现在屏幕上,画面很清晰,我能看到她在喝什么东西,陈医生适时地提示我:「是咖啡,本来对于患者,我们不建议含有咖啡因的饮品,但这是她特意要求的,并且反复要求了很多次。」
视频中,女儿和陈医生面对面坐着,和她母亲的习惯一样,手肘撑在桌面上,双手捧着咖啡杯,垂下眼睛看着杯中的液体,小口小口地喝。
她没有一点紧张不安的样子,轻松得像是对周围环境已经十分熟悉。